會員app背後推手,解約率不到1%的NoCode平台Yappli

嗨,歡迎收看本週的 MisoNews。

最近手機裡的 app 越來越多,下定決心來個大掃除,才發現手機裡不知不覺間安裝了很多會員 app,舉凡餐廳、服飾店、咖啡廳,現在好像每個品牌都有一個自己的 app 才行。

有家名叫「Yappli」的公司正是看準這項商機,主打 No Code 就能製作會員 app,讓許多品牌在導入後都成為忠實客戶,解約率竟然不到 1%。

這篇文章將會介紹 Yappli 的服務內容以及從創業到上市的過程。

▼ 訂閱 MisoNews 日本新創報,每週收到日本新創、科技、行銷的趨勢觀察文章 📩

Yappli 的主力客戶鎖定大型企業

有多少企業擁有自家的官方 app 呢?

2023 年 3 月的調查顯示,在「服飾、運動用品」「餐飲」「生活雜貨」這三種業界裡面,官方 app 的導入率約 30.6%,而其中把年營業額達 500 億日圓以上的企業拉出來看的話,導入率高達了 84%。

也就是說,規模越大的企業,越重視 omnichannel 的營銷,也會投資開發官方 app。

Yappli 這家 SaaS 公司正是為了這個需求而生。提供的服務內容是 No Code 的應用程式開發平台,主要客戶多為大型企業,打開他們的案例介紹頁面,會看到很多台灣讀者也熟悉的知名品牌。

Yappli 目前的導入實績超過 600 社,客戶涵蓋各行各業的品牌,例如 TOYOTA 汽車、MIZUHO 銀行、Hotto Motto(飲食)、ORBIS(化妝保養品)、Urban Research(服飾) 等等。

看下面這張圖,就知道 Yappli 的客戶大多都是各行業中具代表性的領先公司,也可以看出 Yappli 目前的主力客戶放在大型企業,而非中小企業商家,符合方才提到的 500 億分水嶺。

Yappli 導入企業。來源:Yappli

創立於 2013 年的 Yappli,在 2020 年 12 月 22 日上市,持續維持成長趨勢,2022 年整年業績較前年成長了 26.9%,2022 Q4 的 ARR 也較前年同期成長了 25.2%,可以說是非常優秀。

Yappli 2022 年業績。來源:Yappli
Yappli 2022 年 Q4 YoY 成長 25.2%。來源:Yappli

解約率不到 1%,企業為何選擇 Yappli?

你的手機裡也許也有安裝不少企業官方會員 app,例如常逛的服飾店、常去的餐廳。這些公司本來並非軟體公司,所以要開發一個自家會員 app,方法大概有三種:

  1. 在公司內部增設開發部門
  2. 找承包商製作
  3. 利用 SaaS 服務

1 的好處是可以在公司掌握開發資源,配合公司戰略調整,但門檻最高,通常只有大企業會嘗試。例如日本星巴克就有「デジタル戦略本部(數位戰略本部)」,負責推進手機點餐、外送相關的專案。

雖然 1 的方式也會找外部承包的開發公司來參與開發,但 2 的方式承包商的影響力更大,幾乎是從 PM 到工程師都完全委外。

會這樣做的企業通常是自家公司沒有明確的數位戰略、缺乏數位領域人才,但也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花錢委託承包商做出來的東西通常也是問題一堆,不會好用到哪裡去。

3 利用 SaaS 服務的方式,就很看運氣,如果遇到好的平台,企業可以用合理的價格使用服務,還能提供給消費者優質的體驗。這篇文的主角 Yappli 就是以這種方式開發。

Yappli 最令我驚訝的地方是他們的解約率(churn rate)非常低。2022 年度的解約率為 0.88%,並且連續五年維持在 1% 以下。

這證明了 Yappli 的服務品質與顧客支援做得夠好,讓赫赫有名的大客戶都離不開他們。

這些客戶為何選擇 Yappli,並且持續使用呢?Yappli 的平台有六大特點:

  1. 開發速度快:使用 No Code 的方式快速開發 iOS 和 Android 原生應用程式。
  2. 簡單的運用:直覺式操作,可進行更新。可透過預覽提前確認。
  3. 多元的推播通知:提供針對區域、受眾屬性等的推播功能。
  4. 高度資料分析:基於使用者行為進行資料分析。可整合自社資料。
  5. 雲端進化:每年 200 次以上的功能改善。即時更新以支援最新的作業系統。
  6. 顧客成功支援:專業團隊提供集客和活用方法等方面的支援,致力於支援顧客的成功。

Hotto Motto 是日本最大的連鎖便當店,目前在日本全國有超過 2500 家分店。在考慮推出自家官方 app 時,他們選擇了 Yappli。

作為企業的一項方針,我們非常重視如何與年輕人建立聯繫並促進溝通。要與年輕人接觸,應用程式已成為必需品。實際上,從2017年左右開始,我們嘗試過多次應用程式開發,但發現如果從頭開始自己建立,成本超出了預期。這不符合我們的預算,所以我們放棄了這個想法。

事實上,在考慮應用程式之前,我們意識到應該先改進網站。(中略)經過改版後,網站的各項功能統一了,界面設計也類似於應用程式。我認為如果採用這種設計,可以直接遷移到Web應用程式上,但由於存在設備相容性的問題,我們決定還是建立一個應用程式。

我們不打算從頭開始建立,而是將平台型的應用程式構建服務作為主軸,考慮了各種工具。在這些選項中,Yappli 是唯一一個具備直覺操作、快速開發和豐富功能的選項。

(中略)

我認為 Yappli 的支援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我們希望除了應用程式之外,也對我們整體的數位行銷進行支援。Yappli 持續不斷推出新功能,我們也希望能夠一起探索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功能。

cr. Yappli

從這段內容可以看出,Yappli 提供的解決方案與支援是企業離不開他們的主因之一。Hotto Motto 的 app 在 2020 年 4 月推出,並在同年 11 月就突破了 100 萬次下載。

另一個品牌 UNDER ARMOUR 則是表示 Yappli 的風評很好,讓他們能夠安心的導入。

首先,在我們的數位戰略中,我們決定採用可立即啟動的雲端解決方案。考慮到開發時間、成本以及運營所需的人力資源,我們覺得自行開發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,認為不太可行。因此,我們考慮了幾個服務,最終選擇了 Yappli。

其中最具決定性的原因是 Yappli 能夠與 MA(行銷自動化)工具進行整合,以及我們對 Yappli 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平台進化的期望。此外,當我們向實際使用 Yappli 的企業詢問評價時,沒有任何的負面評價。這是我們做出決定的關鍵因素。

cr. Yappli

除了面對消費者,也看到一些有趣的案例是企業或大學機關使用 Yappli 做出內部專用的 app,用來即時聯繫員工、發布重要資料等等。

綜合幾個導入企業的說法,可以歸納出他們剛開始選擇 Yappli 的理由是因為可以節省時間與成本、並且支援行銷工具整合;而持續使用 Yappli 的原因,則是要歸功於 Yappli 在導入後如何支援伴走。

SaaS 公司草創階段如何選擇戰友

Yappli 的 CEO 兼共同創辦人庵原保文原本任職於出版業界,在 2006 年轉職到 Yahoo,後來於 2013 年和另外兩位夥伴佐野将史、黒田真澄一起創辦了 Yappli。

2020 年 12 月 22 日 Yappli 在東證 Mothers 板上市(現為東證 Growth),上市時還架設了特別頁面來分享從創業到上市的七年內的軌跡,網頁做得很不錯,可以去看看。

庵原保文說,Yappli 正式啟動之前,三位共同創辦人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試做開發,又在創業後花了兩年半才達到 PMF。

當時市場上並沒有太多 No Code 的 app 開發平台,而 Yappli 本來主打的是給個人使用的 No Code 平台,主攻低單價的個人市場,創業一年多業績卻始終沒有起色。

在研究各種商業模式後,他們慢慢將方向轉換到附加價值較高的 BtoB 事業,也就是現在的 Yappli 的雛形。

回憶從創業初期到 PMF 這段期間,庵原保文歸功於共同創辦人的分工合作。

最初的 30 家客戶都是由庵原保文直接聯繫拓展的,一旦確定了可以跟客戶會面商談,設計師黒田真澄和工程師佐野将史就會立即開發 demo 用的應用程式,讓庵原保文可以在商談中使用。

另外庵原保文也提到,在達到 PMF 以前不輕易擴編,維持創辦成員三人團隊,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溝通成本。

的確看過不少 SaaS 公司在大量招聘後業績沒有起色,反而因為溝通成本增加導致生產性下降,還得花費更多的人事成本。

目前 Yappli 成員有兩百多人,這讓我滿好奇庵原保文是如何擴編團隊的。

剛好找到庵原保文接受專訪分享團隊從 3 人到 100 人的歷程,這則專訪也很有趣,值得創業家參考。我從裡面摘要幾點出來分享。

  • Yappli 除了創業成員的三人以外,第一個招聘的是 Customer Success 人員
  • 成員未滿 10 人以前,基本上招聘的都是認識的人、介紹來的成員。因為公司名氣還不夠,也沒什麼資源,最好招聘與創辦人有「內心的連結」的成員
  • 第一個招聘的行銷人員徹底改變了 Yappli 的行銷模式,帶來了革命(好的革命)
  • 26~50人的階段是炎上的每一天,開發的功能出現很多 bug,保守人員不足,非常痛苦的一段時期
  • 51~100人的階段,為了挽回顧客的信任,招聘了 QA 成員開始做品質管理,並且後悔沒有早一點招聘。同時期也朝向上市目標邁進,聘用多位 CxO 人才

訂閱 MisoNews

謝謝你閱讀到這裡,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並想獲得更多內容,歡迎輸入電子郵件訂閱 MisoNews 日本新創報,每週收到日本新創、科技、行銷的趨勢觀察文章 📩

分享這篇文章
Linn
Linn

Miso+、MisoNews 創辦人。
在日本科技業擔任產品經理多年,以同時身為業內人士以及在地使用者的雙重視點,致力將第一線的趨勢洞察傳達給讀者。